疫情像把照妖鏡,你的公司有被照到嗎?
前言
前陣子各公司陸續採行 WFH (Work From Home)後,逐漸地有些員工對於自己公司的政策從期望到失望,到最後不抱任何期待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越來越多人看清公司。
「公司根本枉顧員工性命,完全不在意員工」這是我朋友私底下向我抱怨的。後來我又在網路上看到了此篇文章:一場疫情,看破公司嘴臉?美國出現「憤怒離職潮」。再後來,我身邊還真的有朋友因為受不了每天出門冒染疫風險,決定轉職到採行WFH的公司。
我始終相信「見微知著」的道理,就像去面試你會觀察公司氣氛:大家是有說有笑地在討論、還是空氣中瀰漫著肅殺之氣?而這次疫情不正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觀察各個公司嗎?觀察一間公司是否有人性、制定政策有彈性,或是完全以公司為優先、毫不在意員工呢?再進一步想,你會想待在哪種公司呢?
這篇文章將會分享:
- 疫情之下,各公司的居家辦公政策。
- 5成3的人不滿意公司WFH政策,到底是哪些公司?
- 從疫情之中,我們可以學習到什麼?
疫情之下,各公司的居家辦公政策。
在政府宣布三級警戒後,可以看到許多公司即時地公佈防疫政策。政策範圍大致上包含人流管制、提供預算、其他福利:
- 人流管制:公司全體在家上班、員工分流上班、有業務必要的人才須進公司
- 提供預算:提供WFH軟硬體設備(如:線上會議環境, vpn)、提供預算讓員工採買WFH所需設備
- 其他福利:若需到公司可搭計程車並且報帳、提供防疫給薪價…等。
基本上以上情形是比較「好」的狀況,目前為止,仍然有許多人每天都得進公司。那再來看看大家對於公司政策的反應如何?
5成3的人不滿意公司 WFH 政策,到底是哪些公司?
截至7/2為止,根據一份匿名的「企業防疫政策普查」資料(共7521則回應),滿意度1-5分中,竟有53%的人對公司滿意度是低於3分的。在此以3分之上與之下定義為「及格」、「不及格」界線,令人訝異的是及格公司竟僅佔34%,由此可見多數人仍對居家辦公政策不甚滿意。(在此以回應非重複的情況計算)
而多數不滿意的理由,以下擷取幾則:「公司不開放居家辦公,只是移動同仁到不同的辦公區域」「公司無危機意識」
- 政策標準是否適當:「有筆電才能WFH,而公司部門只有高層跟少數人才有」「沒必要進公司上班的人員卻實行分流制度」「防疫做表面,分流只差半小時」
- 制定政策是否有效率 :「訊息慢半拍」
- 不見棺材不掉淚、缺乏防疫觀念:「有員工確診公司才採居家辦公」「不顧公司死活、一切以公司利益為優先」
可以看出,多數人最在意的是公司是否讓員工感到安全感、以及是否能夠即時做出相應的政策。
小結:
至於被評為「不滿意」的公司中傳產比例較高,而員工「滿意」的公司多為外商、科技業,這也不難理解為何許多人擠破頭想擠進後者。
從疫情之中,我們可以學習到什麼?
除了憤怒,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放下這些情緒,趁這個機會好好思考:「這個憤怒我真的那麼在意嗎?」「我究竟想要從工作中獲得什麼?」。
如果你最在意的是「公司需要照顧員工」,而現在待的公司並不是,那就離開,到你想要去的地方。
或如果你最在意的是薪資勝過「公司有沒有對我好」,那儘管現職公司並沒那麼照顧員工,我還是會認為不該意氣用事冒然離職。
最後,附上一些我個人的觀點。
我自己則當然在意公司有沒有人性、制定政策彈不彈性,我並不想待在一個「完全以公司利益為前提」又笨重的企業環境。這個世代不都很強調員工要有彈性、要有創意,但真的遇到問題時,又有哪些公司可以游刃有餘的接起並化解難題,建議大家好好觀察。
另外,連遇到難題都沒辦法好好解決的公司,你究竟期望它做什麼大事?有多好的展望?在匿名問卷中,看到許多公司不為所動,或是走一步算一步,他們不一定是沒看到問題,而是不知道怎麼應對、就先將就吧。那試想若今天遭遇到的是公司治理上的危機,你期望它能做出多好的決策嗎?
結語
人生本來就充滿選擇,世界上沒有所謂的dream company,一切都是選擇而已。我認為趁這個機會除了能夠好好發現一間公司的真面目之外,更重要的是能夠藉機反思「工作對我來說,想要得到的是什麼」?
共勉之。
(相關文章:【 視訊面試 】疫情當前,你該知道的11個步驟 )
本文同步刊載於天下獨立評論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在下面幫我按個讚,最多可以給到5個讚呦!你的鼓勵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:)